宗白華《藝術與模仿自然》閱讀答案

學習頻道    來源: 宗白華《藝術與模仿自然》      2025-04-02         

本站非官方網站,信息完全免費,僅供參考,不收取任何費用,請以官網公布為準!
藝術與模仿自然 
                               宗白華 
 
  一個藝術品里形式的結構,如點、線之神秘的組織,色彩或音韻之奇妙的和諧,與生命情緒的表現交融組合成一個“境界”。每一座巍峨崇高的建筑里是表現一個“境界”,每一曲悠揚清妙的音樂里也啟示一個“境界”。雖然建筑與音樂是抽象的形或音的組合,不含有自然真景的描繪。但圖畫雕刻,詩歌小說戲劇里的“境界”則往往寄托在景物的幻現里面。模仿人體的雕刻,寫景如畫的荷馬史詩是希臘最偉大最中心的藝術創(chuàng)造,所以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兩位希臘哲學家都說模仿自然是藝術的本質。 
  但兩位對“自然模仿”的解釋并不全同,因此對藝術的價值與地位的意見也兩樣。柏拉圖認為人類感官所接觸的自然乃是“觀念世界”的幻影。藝術又是描摹這幻影世界的幻影。所以在求真理的哲學立場上看來是毫無價值、徒亂人意、刺激肉感。亞里士多德的意見則不同。他看這自然界現象不是幻影,而是一個個生命的形體。所以模仿它、表現它,是種有價值的事,可以增進知識而表示技能。亞里士多德的模仿論確是有他當時經驗的基礎。希臘的雕刻、繪畫,如中國古代的藝術原本是寫實的作品。它們生動如真的表現,流傳下許多神話傳說。米龍(Myron)雕刻的牛,引動了一個活獅子向它躍搏,一只小牛要向它吸乳,一個牛群要隨著它走,一位牧童遙望擲石擊之,想叫它走開,一個偷兒想順手牽去。啊,米龍自己也幾乎誤認它是自己牛群里的一頭! 
  這種寫幻如真的技術是當時藝術所推重的。亞里士多德根據這種事實說藝術是模仿自然,也不足怪了。何況人類本有模仿沖動,而難能可貴的寫實技術也是使人驚奇愛慕的呢。但亞里士多德的學說不以此篇為滿足。他不僅是研究“怎樣的模仿”,他還要研究模仿的對象。藝術可就三方面來觀察: (一)藝術品制作的材料,如木、石、音、字等;(二)藝術表現的方式,即如何描寫模仿;(三)藝術描寫的對象。但藝術的理想當然是用最適當的材料,在最適當的方式中,描摹最美的對象。所以藝術的過程終歸是形式化,是一種造型。就是大自然的萬物也是由物質材料創(chuàng)化千形萬態(tài)的生命形體。藝術的創(chuàng)造是“模仿自然創(chuàng)造的過程”。藝術家是個小造物主,藝術品是個小宇宙。它的內部是真理,就同宇宙的內部是真理一樣。所以亞里士多德有一句很奇異的話:“詩是比歷史更哲學的。”這就是說詩歌比歷史學的記載更近于真理。因為詩是表現人生普遍的情緒與意義,史是記述個別的事實;詩所描述的是人生情理中的必然性,歷史是敘述時空中事態(tài)的偶然性。文藝的事是要能在一件人生個別的姿態(tài)行動中,深深地表露出人心的普遍定律。藝術的模仿不是徘徊于自然的外表,乃是深深透入真實的必然性。所以藝術最鄰近于哲學,它是達到真理表現真理的另一道路,它使真理披了一件美麗的外衣。 
                                (選自《美學散步•希臘哲學家的藝術理論》,有刪節(jié)) 
  1:下列關于“模仿自然”的有關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盡管柏拉圖、亞里斯多德都認為模仿自然是藝術的本質,但是對此的解釋并不完全相同,從而,二人對藝術的價值與地位的理解也各不相同。 
  B.模范人體的雕刻、寫景如畫的荷馬史詩是根據柏拉圖、亞里斯多德“模仿自然是藝術的本質”這一理論創(chuàng)作出的古希臘最偉大、最中心的藝術創(chuàng)造。 
  C.古希臘的雕刻、繪畫具有中國古代藝術的寫實性特點,生動如真,流傳下來許多神話傳說,這些都是亞里斯多德提出自然模仿論的經驗基礎。 
  D.藝術模仿自然時,不是簡單模仿自然的外表,而是深深透入自然真實的必然性,因而生動如真的藝術就為真理披上了一件美麗的外衣。 
  2:下面的解釋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建筑和音樂表現出的各自“境界”,是抽象的形或音的組合,不是對自然真景的描繪,而圖畫雕刻、詩歌小說戲劇里的“境界”與它們完全不同。 
  B.亞里斯多德認為研究藝術除了研究怎樣模仿,還要研究模仿對象,具體來說包括研究藝術品制作的材料、藝術表現的方式以及藝術描寫的對象。 
  C.柏拉圖認為不管怎么看藝術只會刺激肉感,因而都是毫無價值、徒亂人意;而亞里斯多德則認為藝術是種有價值的事,可以增進知識表示技能。 
  D.藝術家是個小造物主。藝術的理想是用最適當的材料,在最適當的方式中,描摹最美的對象,所以,藝術創(chuàng)造的過程實際上是在模仿自然創(chuàng)造一個小宇宙的過程。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亞里斯多德認為寫詩這種活動比寫歷史更富于哲學意味,更能被嚴肅地對待,有更高的真實性,因為詩所描述的事帶有普遍性,而歷史則敘述個別的事。 
  B.米龍雕刻的牛達到了寫幻如真的程度,這也是當時藝術所推重的,據此,作者認為,亞里斯多德提出藝術是模仿自然的觀點一點也不足為怪。 
  C.柏拉圖把自然和模仿自然的藝術都看成“觀念世界”的幻影,這種看法屬唯心主義;亞里斯多德把自然看成有生命的個體的看法應該屬于唯物主義。 
  D.圖畫雕刻以及詩歌小說戲劇中點與線的神秘組合、色彩或音韻的奇妙和諧,這種結構形式與生命情緒的表現交融組合成一個“境界”,其他藝術則不能。 
【參考答案】
1: B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概念"是反映客觀事物的一般的和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其語言表達形式是詞或詞組。"文中重要概念",是指對文章的思想、觀點、情感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是指根據具體語境準確領會文中重要概念的意義,并能作簡單的解釋。每一個概念都有其內涵和外延。"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就要既明確概念的內涵(特有屬性),又明確概念的外延(包括哪些對象)。分析可知,B.從原文第一段末尾句可知,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的觀點是在模仿人體的雕刻、寫景如畫的荷馬史詩的啟發(fā)下提出的。 
2: C 
試題分析:C.“不管怎么看”說法錯誤,原文是說“在求真理的哲學立場上看來”;另外選項把“刺激肉感”“毫無價值、徒亂人意”理解成了因果關系,從原文看,三者之間是并列關系,犯了強加因果的毛病。 
3: D
  試題分析:作者的觀點和態(tài)度即作者贊成什么,反對什么,也即作者的見解和主張,是作者思想和世界觀的反映。作者在文章中的觀點和態(tài)度,有時比較直接、明顯、集中;有時則比較分散,需要對有關內容進行綜合分析;而有時則比較分散,需要對有關內容進行綜合分析;而有時則隱含于字里行間,還需仔細分析和抽象概括。結合原文可知,D.“其他藝術則不能”的說法錯誤,從原文看,建筑、音樂也能表現各自的境

內蒙古中考報名系統(tǒng)入口  http://www.designographic.com/beikao/yuwen/
陽光考試網    考試資訊分享    m.yggk.net             [責任編輯:陽光學習網]
陽光考試網手機版 |   學習頻道 |   學習專欄 |   大學排行榜 |   高考查分系統(tǒng) |   高考志愿填報 |   專題列表 |   教務管理系統(tǒng) |   高考錄取查詢

  陽光文庫   免費學習門戶 備案號:閩ICP備11025842號-3 網站地圖

本站所有資料完全免費,不收取任何費用,僅供學習和研究使用,版權和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

Copyright 2025 陽光學習網, All Rights Reserved.